[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33.[2]万利亚,成诗明,周林.耐药结核病防治倡导、传播和社会动员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1.[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结核病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0.[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医院与疾控系统合作管理耐多药肺结核试点研究实施细则.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5.[5]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52.[7]黎意芬,李佩竹,邓虹,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13,35(6):443-446.[8]尹洪云,何娅,邹丹凤,等.161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随访结果.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110-114.[9]杜雨华,苏汝钊,周惠贤,等.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19-22. |